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批评家,他涉足的艺术领域是宽广的,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他在这些领域中所达到的深度也是罕见的。
如果有一个人,在以上这三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领域取得了像傅雷那样的成就,他就称得上一位大师了。而傅雷用他聪慧的头脑和敏感的心灵在这三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文学上,他主要以翻译知名。他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翻译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与《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先生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傅雷先生对于自己要翻译的外文作品的选择是十分挑剔的,在他看来,他翻译的作品,必须具备两点要素,一是“比较适合吾国”,另一点是“最优秀的”,从这两点上不难看出,傅雷先生对文字翻译工作的重视。在他翻译的众多名家作品中,傅雷先生最偏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尽管傅雷偏爱巴尔扎克,可他也不是一味迷信的,相反,他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选择的标准。他还是始终保持着他独有的原则,对于这位他热爱的作家也不例外。
在美术领域,傅雷先生用他优美、细腻的笔触和他那颗充满热情的心,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些西方伟大的画家和雕刻家,他尤其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三位大师,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造型艺术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在这三位大师的手中,技巧已经达到了圆熟、完美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希腊的古典主义精神已经冲破了种种僵化的清规戒律和森严的教条,艺术的天地和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呈现出了无限的宽广和深邃,而且还富有强烈的生命气息。
在近代国画史上,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的黄宾虹是傅雷先生的挚友。傅雷先生是最早对国画大师黄宾虹的艺术创作进行高度评价的美术批评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傅雷发现了黄宾虹这位大师。在黄宾虹八十大寿的时候,由傅雷发起为他在上海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要知道,在那时,黄宾虹还不是很出名,而傅雷先生又以不擅长组织活动而出名,但是,这次活动居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不能不说,傅雷先生对黄宾虹的才华是非常欣赏的。
在音乐方面,傅雷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写出了大量的音乐赏析文字,尤其是他对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的翻译,曾经在中国引起了一股“贝多芬热”。这部作品还带领中国青年走进了贝多芬的精神与艺术世界,鼓励了无数的青年人。
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的另一项成就,就是培养出了国际知名的钢琴家——傅聪。傅雷是一个严父,傅聪小的时候他管教得十分严厉,有时甚至还会打他。傅聪曾经回忆说,他在家学习的“第一课是《论语》,就学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实,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是我一辈子身体力行的方式”。从这点上可以看出,虽然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极其严格,但是却使傅聪受用终身。
人的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傅聪在他身边的时候是这样,在他们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后来的《傅雷家书》便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书信,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书信中,隐藏着一个父亲、一个艺术家深厚的感情。而在这些书信中,傅雷不仅关心傅聪的生活,更关心傅聪在艺术上的学习,可以说,傅聪的成材与傅雷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
面对傅雷先生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不得不惊叹、景仰,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一种冲动,我们要进入大师的心灵与艺术境界,领略大师的风采与风范,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净化我们的灵魂。
如果有一个人,在以上这三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领域取得了像傅雷那样的成就,他就称得上一位大师了。而傅雷用他聪慧的头脑和敏感的心灵在这三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文学上,他主要以翻译知名。他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翻译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与《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先生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傅雷先生对于自己要翻译的外文作品的选择是十分挑剔的,在他看来,他翻译的作品,必须具备两点要素,一是“比较适合吾国”,另一点是“最优秀的”,从这两点上不难看出,傅雷先生对文字翻译工作的重视。在他翻译的众多名家作品中,傅雷先生最偏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尽管傅雷偏爱巴尔扎克,可他也不是一味迷信的,相反,他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选择的标准。他还是始终保持着他独有的原则,对于这位他热爱的作家也不例外。
在美术领域,傅雷先生用他优美、细腻的笔触和他那颗充满热情的心,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些西方伟大的画家和雕刻家,他尤其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三位大师,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造型艺术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在这三位大师的手中,技巧已经达到了圆熟、完美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希腊的古典主义精神已经冲破了种种僵化的清规戒律和森严的教条,艺术的天地和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呈现出了无限的宽广和深邃,而且还富有强烈的生命气息。
在近代国画史上,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的黄宾虹是傅雷先生的挚友。傅雷先生是最早对国画大师黄宾虹的艺术创作进行高度评价的美术批评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傅雷发现了黄宾虹这位大师。在黄宾虹八十大寿的时候,由傅雷发起为他在上海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要知道,在那时,黄宾虹还不是很出名,而傅雷先生又以不擅长组织活动而出名,但是,这次活动居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不能不说,傅雷先生对黄宾虹的才华是非常欣赏的。
在音乐方面,傅雷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写出了大量的音乐赏析文字,尤其是他对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的翻译,曾经在中国引起了一股“贝多芬热”。这部作品还带领中国青年走进了贝多芬的精神与艺术世界,鼓励了无数的青年人。
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的另一项成就,就是培养出了国际知名的钢琴家——傅聪。傅雷是一个严父,傅聪小的时候他管教得十分严厉,有时甚至还会打他。傅聪曾经回忆说,他在家学习的“第一课是《论语》,就学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实,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是我一辈子身体力行的方式”。从这点上可以看出,虽然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极其严格,但是却使傅聪受用终身。
人的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傅聪在他身边的时候是这样,在他们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后来的《傅雷家书》便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书信,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书信中,隐藏着一个父亲、一个艺术家深厚的感情。而在这些书信中,傅雷不仅关心傅聪的生活,更关心傅聪在艺术上的学习,可以说,傅聪的成材与傅雷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
面对傅雷先生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不得不惊叹、景仰,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一种冲动,我们要进入大师的心灵与艺术境界,领略大师的风采与风范,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净化我们的灵魂。
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