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的夜里,赵显徽做了个梦。梦到岷州至汉州的路上,一群又一群难民艰难赶路。
有个小女孩坐在斗车里,她仅剩的那双绣花鞋早就破烂不堪,小脚板起了许多水泡。
已经两天没吃没喝的小女娃抬头对那个拉车的汉子道:“爹,我饿了。”
斗车停了一下,然后就继续前行。饿又能怎么办?他们哪还有吃的?
这群难民在一处山坡停下歇息,因为这条路已经不知走过了多少人,山坡上连一株杂草都找不到,放眼望去更是无一树木。
倒是有人会去吃观音土,那种土入腹后无法消化,久而久之人的肚子就如怀孕般。走到这一步的人,便不会再跟着队伍前行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不如找个阴凉地歇着。
女娃的父母守在斗车旁,车里如今只剩他们的女儿。那些从家中带出的家当,早就被当成累赘丢弃。
因为饥饿,“咕噜”声不断响起,不光是这一家三口,周围也尽是如此。
突然,一阵小孩哭声响起。拉车的父亲抬头看去,是俩家人在交换孩子。
那俩个还在襁褓中的娃儿因为离开父母怀抱而哭嚎,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俩家人交换了孩子,便向相反方向跑去。
没过多久,孩子的哭声便停歇了。
所有人都明白,那两个孩子是被当成食物了。在这种能饿死人的时候,哪怕是人肉,又如何?
尽管人性让大家不愿去吃人肉,可腹中的饥饿感作祟,只要想到那些孩子的肉,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就有不少人蠢蠢欲动。
那位拉车父亲的喉咙滚动了一下,转头看向斗车里的女儿。
他的怀里其实还藏着一把匕首,本意是提防其他难民。
母亲看到自家男人的贪婪目光后,一把将斗车里的女儿抱起,赶忙远离那个临近失去理智的男人。
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干了什么的男人狠狠给了自己一巴掌,然后飞奔而走。
等到那个男人一瘸一拐回来后,手捧着一块鲜血淋漓的生肉。那是他用刀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
“吃了肉,咱们一起活下去。”
......
天开始微亮,当一缕阳光照射在赵显徽眼眸上,让他忍不住眨动眼皮。他缓缓睁开眼,伸手摸了下脸颊,是一道泪痕。
旁边树上的张青旭看到昨天被自己狠狠揍了一顿的赵显徽醒来,便招呼道:“小子,做啥梦了?”
这俩个武力登顶江湖的男人,晚上就睡在树枝上。委实闻名而来的江湖人士太多,山脚及周围客栈早没了位置,他们俩便直接来山顶等着了。
赵显徽没有回答,只是擦拭泪痕,然后看了看周围。
今天就是吕道阳定下的约战之日,山顶周围早就挤满了江湖人士。类似赵显徽和张青旭这种站在树枝上观战的并不在少数。更过分的是不远处有位白衣剑客脚尖轻点树顶枝叶而不坠,让不少女子为之倾慕。
赵显徽其实知道,那白衣剑客看似风流潇洒,其实内力薄弱,估计是将功夫都用在轻功上,真正与人厮杀起来,根本不堪一击。相比之下,他更欣赏那位环抱双臂站在树下的汉子。此人内力雄浑,呼吸吐纳极有规律,双拳更是布满老茧,分明是位拳法大家。
突然,所有人的目光转向登山道路上。在哪里,有俩位道人缓步行来。
年长道士气息内敛,正为徒弟开解疑惑。那和煦笑脸,怎么看都不像是高深莫测的大道真人。
可就是这位道士,曾经屹立于秦王府门口一年,曾在徐州一指断江救人。
来者,正是全真掌教吕道阳和其大弟子王重明。
也不知吕道阳说了什么,王重明就小跑到赵显徽坐着的那颗树下,安静打坐,吕道阳则走入山顶一座凉亭。
原本待在亭内过夜的江湖人士早四散跑开,为这位北方道教执牛耳者空出位置。
凉亭有个不错的名字,叫莲花亭。
吕道阳进入凉亭坐下没多久,又有一人登山而来。
这次的来者是位和尚。
那高大如蛮熊的和尚手持佛珠,身披半边袈裟,却留有满头青丝。
赵显徽自是一眼就认出此人,当朝国师,禹时文。
如今八王进京,太安城正是需要高手护卫的时候,禹时文就算多年不曾出世,但突然出现于此,还是让赵显徽感到很是吃惊。
禹时文来到山顶后,先是对着树上的赵显徽和张青旭合十手掌行礼,然后才走向凉亭。
禹时文这一举动无疑让周围人重新审视了一番赵显徽和张青旭。昨日山脚两位剑仙的追逐毕竟太过突然,两人的离去又太过迅速,以至于没人知道那俩位剑仙就是赵显徽和张青旭。
方才王重明在赵显徽这颗树下打坐,众人都以为是这家伙走狗屎运,占据了一块风水宝地。如今看来,这树上两人,并非等闲之辈。
走入凉亭的禹时文坐在吕道阳对面。
“见过吕真人。”
道家有道人,道士,真人一说。得道之人,方为道人,证道之士,方为道士,求真之人,才是真人。
吕道阳在江湖上已被称作在世仙人,便是尊称一声道人也不为过。禹时文这开口第一句话,就分明充满了敌意。
吕道阳并没有因为这句挑衅言语而生气,坦然处之。
“真人可算到了贫僧来意?”禹时文开口发难。
只见吕道阳大袖一挥,石桌上就多了一本名叫《老子化胡经》的书籍。
“贫道侥幸算到国师大驾光临,特写此书,国师一切疑问,书中皆有答案。”吕道阳说道。
禹时文眉头微皱,拿起书籍翻阅起来。随着书页翻动,这位当朝国师眉头愈发紧皱。结果就在最后一页翻过时,禹时文却舒展眉头,将书籍放回桌上,再次合十双手,“阿弥陀佛。”
当年还不是国师的禹时文去到寺庙出家,结果剃坏三把刀,愣是剃不动三千青丝分毫,吓得满寺僧人不敢收他。
后来他就手持佛珠,披着袈裟行走天下。
今时今日,在这楼观台莲花亭中,那头青丝随风而落。
有个小女孩坐在斗车里,她仅剩的那双绣花鞋早就破烂不堪,小脚板起了许多水泡。
已经两天没吃没喝的小女娃抬头对那个拉车的汉子道:“爹,我饿了。”
斗车停了一下,然后就继续前行。饿又能怎么办?他们哪还有吃的?
这群难民在一处山坡停下歇息,因为这条路已经不知走过了多少人,山坡上连一株杂草都找不到,放眼望去更是无一树木。
倒是有人会去吃观音土,那种土入腹后无法消化,久而久之人的肚子就如怀孕般。走到这一步的人,便不会再跟着队伍前行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不如找个阴凉地歇着。
女娃的父母守在斗车旁,车里如今只剩他们的女儿。那些从家中带出的家当,早就被当成累赘丢弃。
因为饥饿,“咕噜”声不断响起,不光是这一家三口,周围也尽是如此。
突然,一阵小孩哭声响起。拉车的父亲抬头看去,是俩家人在交换孩子。
那俩个还在襁褓中的娃儿因为离开父母怀抱而哭嚎,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俩家人交换了孩子,便向相反方向跑去。
没过多久,孩子的哭声便停歇了。
所有人都明白,那两个孩子是被当成食物了。在这种能饿死人的时候,哪怕是人肉,又如何?
尽管人性让大家不愿去吃人肉,可腹中的饥饿感作祟,只要想到那些孩子的肉,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就有不少人蠢蠢欲动。
那位拉车父亲的喉咙滚动了一下,转头看向斗车里的女儿。
他的怀里其实还藏着一把匕首,本意是提防其他难民。
母亲看到自家男人的贪婪目光后,一把将斗车里的女儿抱起,赶忙远离那个临近失去理智的男人。
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干了什么的男人狠狠给了自己一巴掌,然后飞奔而走。
等到那个男人一瘸一拐回来后,手捧着一块鲜血淋漓的生肉。那是他用刀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
“吃了肉,咱们一起活下去。”
......
天开始微亮,当一缕阳光照射在赵显徽眼眸上,让他忍不住眨动眼皮。他缓缓睁开眼,伸手摸了下脸颊,是一道泪痕。
旁边树上的张青旭看到昨天被自己狠狠揍了一顿的赵显徽醒来,便招呼道:“小子,做啥梦了?”
这俩个武力登顶江湖的男人,晚上就睡在树枝上。委实闻名而来的江湖人士太多,山脚及周围客栈早没了位置,他们俩便直接来山顶等着了。
赵显徽没有回答,只是擦拭泪痕,然后看了看周围。
今天就是吕道阳定下的约战之日,山顶周围早就挤满了江湖人士。类似赵显徽和张青旭这种站在树枝上观战的并不在少数。更过分的是不远处有位白衣剑客脚尖轻点树顶枝叶而不坠,让不少女子为之倾慕。
赵显徽其实知道,那白衣剑客看似风流潇洒,其实内力薄弱,估计是将功夫都用在轻功上,真正与人厮杀起来,根本不堪一击。相比之下,他更欣赏那位环抱双臂站在树下的汉子。此人内力雄浑,呼吸吐纳极有规律,双拳更是布满老茧,分明是位拳法大家。
突然,所有人的目光转向登山道路上。在哪里,有俩位道人缓步行来。
年长道士气息内敛,正为徒弟开解疑惑。那和煦笑脸,怎么看都不像是高深莫测的大道真人。
可就是这位道士,曾经屹立于秦王府门口一年,曾在徐州一指断江救人。
来者,正是全真掌教吕道阳和其大弟子王重明。
也不知吕道阳说了什么,王重明就小跑到赵显徽坐着的那颗树下,安静打坐,吕道阳则走入山顶一座凉亭。
原本待在亭内过夜的江湖人士早四散跑开,为这位北方道教执牛耳者空出位置。
凉亭有个不错的名字,叫莲花亭。
吕道阳进入凉亭坐下没多久,又有一人登山而来。
这次的来者是位和尚。
那高大如蛮熊的和尚手持佛珠,身披半边袈裟,却留有满头青丝。
赵显徽自是一眼就认出此人,当朝国师,禹时文。
如今八王进京,太安城正是需要高手护卫的时候,禹时文就算多年不曾出世,但突然出现于此,还是让赵显徽感到很是吃惊。
禹时文来到山顶后,先是对着树上的赵显徽和张青旭合十手掌行礼,然后才走向凉亭。
禹时文这一举动无疑让周围人重新审视了一番赵显徽和张青旭。昨日山脚两位剑仙的追逐毕竟太过突然,两人的离去又太过迅速,以至于没人知道那俩位剑仙就是赵显徽和张青旭。
方才王重明在赵显徽这颗树下打坐,众人都以为是这家伙走狗屎运,占据了一块风水宝地。如今看来,这树上两人,并非等闲之辈。
走入凉亭的禹时文坐在吕道阳对面。
“见过吕真人。”
道家有道人,道士,真人一说。得道之人,方为道人,证道之士,方为道士,求真之人,才是真人。
吕道阳在江湖上已被称作在世仙人,便是尊称一声道人也不为过。禹时文这开口第一句话,就分明充满了敌意。
吕道阳并没有因为这句挑衅言语而生气,坦然处之。
“真人可算到了贫僧来意?”禹时文开口发难。
只见吕道阳大袖一挥,石桌上就多了一本名叫《老子化胡经》的书籍。
“贫道侥幸算到国师大驾光临,特写此书,国师一切疑问,书中皆有答案。”吕道阳说道。
禹时文眉头微皱,拿起书籍翻阅起来。随着书页翻动,这位当朝国师眉头愈发紧皱。结果就在最后一页翻过时,禹时文却舒展眉头,将书籍放回桌上,再次合十双手,“阿弥陀佛。”
当年还不是国师的禹时文去到寺庙出家,结果剃坏三把刀,愣是剃不动三千青丝分毫,吓得满寺僧人不敢收他。
后来他就手持佛珠,披着袈裟行走天下。
今时今日,在这楼观台莲花亭中,那头青丝随风而落。
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