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秦一刀
秦,一般人看到这个姓,十有八九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但秦始皇不姓秦。秦朝灭亡后,秦的王族子孙以国名为姓,这才有了秦姓。
我们这个小村小寨的居民多是秦人后裔。自然,王族的气息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纯粹是草民布衣的味道。
在家族复兴无望的情况下,人们对活着的时间长短就格外关注起来。在我们村里,人们对长寿的人非常尊重。
由此衍生出一个奇特的现象:拥有寓意长寿的好名字的人在我们村里就是贵族,就算一生穷困潦倒,也会被人敬重。而且,说来也怪,这样的人几乎都是长寿之命,家里人运气也不错。
但真正的好名字也就那么几个,譬如“秦添寿”“秦长寿”“秦东海”“秦南山”等。同一个村里,名字是不能重复的,只有等拥有好名字的人去世后,才可以再用。
听老辈讲,新中国成立前,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的娃取个好名字,迟迟不要孩子,就是为了等名字好的老人去世。现在听来,有些不可思议。
我出生的那年,我爷爷刚好步入花甲之年。爷爷从年前开始患上高血压,时常昏厥,全家人就把为他祈福添寿这一重任压在了我这个还未出世的小不点上。
无奈,好名字早已被用完,且最近村里没有快要过世的老人。在我们那里,小孩的名字必须在出生之前就取好,这样在出生的时候,全家人就会大喊“××来喽”。比如起名叫添寿,就会喊“添寿来喽”。要是名字好,家里人还会敲着锣打着鼓,满村子里跑着喊。
为了给我取个好名字,一家人愁坏了。直到母亲快要临盆时,还没想好。爷爷急得又犯了病,迷迷糊糊地在嘴里念叨着,像是一个名字,秦什么寿,中间那个字怎么也听不清。在我出生大哭的时候,大家还没有辨听出来。情急之下,我的一个姑姑直接就喊起来:“请寿来喽!请寿来喽!”秦,在我们那里的方言中念“请”的音。
大家一听,“请寿”,也是个不错的名号,有点类似把“买尊菩萨”唤作“请菩萨”。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全家人都一起跟着大喊起来:“请寿来喽!请寿来喽!”
没想到,这个临时整出来的名字效果还不错。自我出生后,我爷爷就很少犯病。看来,这人世间很多病都是心病啊。
我爷爷的哥哥,也就是我大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名副营职军医。在当时的“国军”里,军医不叫军医,叫医官。他是主刀外科手术的,受人尊敬,待遇很好,在后方也没什么危险。每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寄东西,那时,我们家在村里相当有地位,很是神气了一阵子。
在我还很小时,爷爷就教导我,要我将来也像我大爷爷那样,当一名医官,光宗耀祖。只是到最后,我还是让爷爷失望了。不过,这也好,不然就真成“医官秦寿”了。
这个名字虽说给爷爷带去了好运,为我自己带来的却尽是屈辱。小学和初中我都在本地上,大家都说方言,还算相安无事。高中在县城里,其他乡镇的人念秦就不念请了。
高一第一堂课上自我介绍时,我这样说道:“我姓秦,秦朝的秦,作为姓念请。寿,寿比南山的寿。我叫请寿。”
有好事分子马上跳起来说:“那秦桧为什么不念请桧?”他高高举起《新华字典》,义正词严地指出:“秦不是多音字,作为姓也念秦,你就叫秦寿。”那光景,像极了旧时画报上手举《毛选》一脸大义凛然的红卫兵。
为这个名字,我没少跟别人吵过。在多次被嘲笑,我进行争辩,反而引来更多的嘲笑后,我终于得出了争辩毫无意义的结论。于是,我索性决定,以此训练自己对无聊和恶意的忍受力。
在我前二十四年的人生里,为了这个名字,曾经多少次遭人调侃,我已记不清。如果不是这个名字,我的人生想必是另一番景象。可凡事都有两面性。就是这个连我自己都不愿多提及的名字,让我学会忍耐。
CICA毕业时,每个人都必须改名字。对此,我们都很高兴,因为终于可以自己的名字自己做主了。尤其是我,自然是最愉悦的。我特意取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没几个人第一眼看到就能准确叫出来的名字——秦祎氘。
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常常被叫成“秦韦川”,或者“秦韦气”,还有几次甚至被叫作“秦韦二”。每次,我都这样对对方说:“不好意思,我不叫秦韦川(或者秦韦气或者秦韦二),请叫我秦一刀。”
至于我是做什么的,我要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接着往下看。
秦,一般人看到这个姓,十有八九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但秦始皇不姓秦。秦朝灭亡后,秦的王族子孙以国名为姓,这才有了秦姓。
我们这个小村小寨的居民多是秦人后裔。自然,王族的气息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纯粹是草民布衣的味道。
在家族复兴无望的情况下,人们对活着的时间长短就格外关注起来。在我们村里,人们对长寿的人非常尊重。
由此衍生出一个奇特的现象:拥有寓意长寿的好名字的人在我们村里就是贵族,就算一生穷困潦倒,也会被人敬重。而且,说来也怪,这样的人几乎都是长寿之命,家里人运气也不错。
但真正的好名字也就那么几个,譬如“秦添寿”“秦长寿”“秦东海”“秦南山”等。同一个村里,名字是不能重复的,只有等拥有好名字的人去世后,才可以再用。
听老辈讲,新中国成立前,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的娃取个好名字,迟迟不要孩子,就是为了等名字好的老人去世。现在听来,有些不可思议。
我出生的那年,我爷爷刚好步入花甲之年。爷爷从年前开始患上高血压,时常昏厥,全家人就把为他祈福添寿这一重任压在了我这个还未出世的小不点上。
无奈,好名字早已被用完,且最近村里没有快要过世的老人。在我们那里,小孩的名字必须在出生之前就取好,这样在出生的时候,全家人就会大喊“××来喽”。比如起名叫添寿,就会喊“添寿来喽”。要是名字好,家里人还会敲着锣打着鼓,满村子里跑着喊。
为了给我取个好名字,一家人愁坏了。直到母亲快要临盆时,还没想好。爷爷急得又犯了病,迷迷糊糊地在嘴里念叨着,像是一个名字,秦什么寿,中间那个字怎么也听不清。在我出生大哭的时候,大家还没有辨听出来。情急之下,我的一个姑姑直接就喊起来:“请寿来喽!请寿来喽!”秦,在我们那里的方言中念“请”的音。
大家一听,“请寿”,也是个不错的名号,有点类似把“买尊菩萨”唤作“请菩萨”。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全家人都一起跟着大喊起来:“请寿来喽!请寿来喽!”
没想到,这个临时整出来的名字效果还不错。自我出生后,我爷爷就很少犯病。看来,这人世间很多病都是心病啊。
我爷爷的哥哥,也就是我大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名副营职军医。在当时的“国军”里,军医不叫军医,叫医官。他是主刀外科手术的,受人尊敬,待遇很好,在后方也没什么危险。每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寄东西,那时,我们家在村里相当有地位,很是神气了一阵子。
在我还很小时,爷爷就教导我,要我将来也像我大爷爷那样,当一名医官,光宗耀祖。只是到最后,我还是让爷爷失望了。不过,这也好,不然就真成“医官秦寿”了。
这个名字虽说给爷爷带去了好运,为我自己带来的却尽是屈辱。小学和初中我都在本地上,大家都说方言,还算相安无事。高中在县城里,其他乡镇的人念秦就不念请了。
高一第一堂课上自我介绍时,我这样说道:“我姓秦,秦朝的秦,作为姓念请。寿,寿比南山的寿。我叫请寿。”
有好事分子马上跳起来说:“那秦桧为什么不念请桧?”他高高举起《新华字典》,义正词严地指出:“秦不是多音字,作为姓也念秦,你就叫秦寿。”那光景,像极了旧时画报上手举《毛选》一脸大义凛然的红卫兵。
为这个名字,我没少跟别人吵过。在多次被嘲笑,我进行争辩,反而引来更多的嘲笑后,我终于得出了争辩毫无意义的结论。于是,我索性决定,以此训练自己对无聊和恶意的忍受力。
在我前二十四年的人生里,为了这个名字,曾经多少次遭人调侃,我已记不清。如果不是这个名字,我的人生想必是另一番景象。可凡事都有两面性。就是这个连我自己都不愿多提及的名字,让我学会忍耐。
CICA毕业时,每个人都必须改名字。对此,我们都很高兴,因为终于可以自己的名字自己做主了。尤其是我,自然是最愉悦的。我特意取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没几个人第一眼看到就能准确叫出来的名字——秦祎氘。
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常常被叫成“秦韦川”,或者“秦韦气”,还有几次甚至被叫作“秦韦二”。每次,我都这样对对方说:“不好意思,我不叫秦韦川(或者秦韦气或者秦韦二),请叫我秦一刀。”
至于我是做什么的,我要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接着往下看。
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