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夫妻之间

  夫妻之间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赖利和乔安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住的是中等社区的普通房子。就像其他平凡的夫妻一样,他们努力挣钱维持家计,同时积极为孩子的未来打算。

  人说做夫妻没有不闹别扭的,当然,他们也会为了婚姻生活的不如意而吵架拌嘴,相互责备。

  但有一天,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你知道吗,乔安,我有个神奇衣柜,每次我一打开抽屉,里面就摆好了袜子和内衣。”赖利接着对乔安说,“谢谢你这些年来帮我整理衣物。”

  乔安听了之后,拉下眼镜瞅着赖利问道:“你想干什么?”

  “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表达心中的谢意。”

  乔安心想:反正这也不是赖利第一次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所以对这事也不特别在意。

  “乔安,这个月开出的十六张支票中,有十五张的号码登记正确,刷新以前的纪录了。”

  乔安停下了手边的工作,一脸狐疑地望着赖利:“你老是抱怨我把支票号码登记错误,今天怎么改变态度了?”

  “没特别理由,谢谢你这么细心,注意到这些小事。”

  乔安摇了摇头,继续拿针缝补衣物。“他到底哪里不对劲呀?”她不解地喃喃自语。

  然而,乔安第二天在超市开支票时,不自觉地留意是否写对了支票号码。“我怎么突然会去注意那些无聊的支票号码呢?”她自己也觉得纳闷。

  乔安最初试着不去在意赖利的改变,但他的“怪异言行”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乔安,这顿晚餐好丰盛呀!真是辛苦你了,过去十五年中,你为我和孩子至少煮了一万四千多次饭。”

  “乔安,屋子看来真干净,你一定费了不少力气打扫吧?”

  “乔安,谢谢,有你陪在身旁真好。”

  乔安心中的疑虑渐增:“他以前不是老爱讽刺我,批评我吗?”

  不只是乔安觉得奇怪,连16岁的女儿雪莉也发现到老爸有180度的大转变:“妈,爸的脑袋坏了。我擦粉涂口红,穿得又邋里邋遢,他居然还说我打扮得很漂亮。这不像爸,他到底怎么了?”

  即使妻女有百般的怀疑与不解,赖利仍是不时表达他的谢意或赞美。

  数周过后,乔安渐渐习惯了老公“诡异的甜言蜜语”,有时还会压着嗓子回他一句“谢谢”。虽然她心中颇受感动,但表面仍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直到有一天,赖利走进厨房对她说:“把锅铲放下,去休息吧,今晚的菜我来张罗就行了。”

  许久没有动静,“谢谢你,赖利,真的很谢谢你。”

  乔安现在自信心大增,情绪也不似往常般起伏不定。她有时嘴上还会哼哼歌,连走路的步伐都要轻快许多。她心想:“我还真喜欢赖利现在这个样子呢!”

  也许故事到此应该结束,但后来又发生了另一件极不寻常的事——这次换乔安开口说话了:“赖利,谢谢你多年来辛苦养活这个家,我想我从没向你表示过心里的感激。”

  爱人之间,不管是因为误解也好,还是不经意也罢,如果时常怀有一颗“承认错误”的之心,那将会弥补很多生活的漏洞。抓住机会,和自己的爱人多些倾心的交流和沟通,是很幸福的事情。

  回报的方式

  事实上,最需要钱的人常常帮助了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

  ——康纳德

  一对法国农民夫妇15岁的儿子得了一种恶性皮肤病,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夫妇俩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钱,领着儿子到处去看病。那年冬天,在马塞一家医院里,母亲陪护儿子治疗,儿子睡在病床上,母亲就和衣坐在冰凉的水磨石板上,几十个日日夜夜,她没有安静地睡过一宿觉。母子俩吃的都是从家里带来的面包,大夫们实在看不下去,午餐的时候,总会给他们打来两份牛排,而母亲依旧吃冷面包,把另一份留给儿子晚上吃。

  后来,儿子的病情不断恶化,医生告诉母亲:“孩子的病治不好了,维持生命需要很多的钱。”母亲回到病房,默默地收拾行李,然后平静地对孩子说:“咱们回家吧。”说完,母子两人在走廊里抱头痛哭了整整一夜。天亮时,便乘火车回到了家。

  再后来,孩子的不幸遭遇被巴黎一些媒体报道了,好心的人们纷纷捐款,连学校的孩子也将自己的零花钱一分一分地捐了出来,希望能留住他的生命。然而,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孩子还是死了。

  孩子在离开人世之前,把能够知道姓名的好心人一个一个地记在笔记簿上,他告诉父母:“我不想死,可我知道自己的病拖累了你们。我死之后,一定要把这些钱还给人家。”

  终于有一天,孩子走了,走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像睡着了的样子。

  埋葬了孩子,这对可怜的父母显得苍老了很多。虽然家里已是空荡荡的,连生活都成问题,但他们还没有遗忘孩子的遗愿。夫妇俩变卖了家产,踏着积雪,敲开那一扇扇门,把钱一笔一笔地退给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对那些好心人说:“孩子已经走了,多谢你们帮忙。”

  人们拒绝接受,他们哭了:“孩子的心愿不能违呀!”大伙只好含着泪收下,可是,那些无法退回的钱,他们却用来作为一个基金,谁家有病有灾的,尽可以拿去用。其实,他们正是最需要钱的。然而,他们却帮助了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

  他们说养了一年的牛可以卖了,种植的葡萄园也能收入点钱,他们想把那基金再充实一下……

  为什么感人的故事只发生在穷人身边?为什么最应该得到金钱和帮助的人,却那么慷慨地建立一个基金?在高度物质化的社会里,又有几个人能坚守这心灵的底线;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哪里还留存着人类最后的良知?对照他们,在精神上是穷人还是富翁,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呢?

  把敌人也要当人

  爱你的仇敌吧,就像爱你的兄弟,因为爱可以溶解一切仇恨。

  ——梭罗

  1944年冬天,苏军已经把德军赶出了国门,成百万的德国兵被俘虏。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从街道走过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寇杀死了。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两条腿勉强支撑着的俘虏的衣袋里。看着她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她开口说话了:“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是跟所有别的人,跟‘我们’和‘自己’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共同人性的人。”

  于是,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这些人已经不是敌人了,这些人已经是人了……

  究竟是把敌人变成人,还是把人变成敌人,这里体现了人类灵魂走向的两种可能性:一种走向通往天使,一种走向通往魔鬼。人类真是一个极其奇怪的群体,他们高贵的时候那么高贵,凶狠下流的时候竟然那么不讲道理。

  幸福的秘密

  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在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之中寻出快乐。

  ──纪德

  有位商人把儿子派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里,去讨教幸福的秘密。少年在沙漠里走了40天,终于来到一座位于山顶上的美丽城堡。那里住着他要寻找的智者。

  我们的主人公走进一间大厅,他并没有遇到一位圣人,相反,却目睹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人们进进出出,每个角落都有人在进行交谈,一支小乐队在演奏轻柔的乐曲,一张桌子上摆满了那个地区最好的美味佳肴。智者正在一个个地同所有的人谈话,所以少年必须要等上两个小时才能轮到。

  智者认真地听了少年所讲的来访原因,但说此刻他没有时间向少年讲解幸福的秘密。他建议少年在他的宫殿里转上一圈,两个小时之后再回来找他。

  “与此同时我要求你办一件事,”智者边说边把一个汤匙递给少年,并在里面滴进了两滴油,“当你走路的时候,拿好这个汤匙,不要让油洒出来。”

  少年开始沿着宫殿的台阶上上下下,眼睛始终紧盯着汤匙。两个小时之后,他回到了智者的面前。

  “你看到我餐厅里的波斯壁毯了吗?看到园艺大师花十年心血创造出来的花园了吗?注意到我图书馆里那些美丽的羊皮纸文献了吗?”智者问道。

  少年十分尴尬,坦率承认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当时唯一关注的只是智者交付给他的事——不要让油从汤匙里洒出来。

  “那你就回去见识一下我这里的种种珍奇之物吧,”智者说道,“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家,你就不能信任他。”

  少年轻松多了,他拿起汤匙重新回到宫殿漫步。这一次他注意到了天花板和墙壁上悬挂的所有艺术品,观赏了花园和四周的山景,看到了花儿的娇嫩和每件艺术品都被精心地摆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当他再回到智者面前时,少年仔仔细细地讲述了他所见到的一切。

  “可是我交给你的两滴油在哪里呢?”智者问道。

  少年朝汤匙望去,发现油已经洒光了。

  “那么这就是我要给你的唯一忠告,”智者说道,“幸福的秘密在于欣赏世界上所有的奇观异景,同时永远不要忘记汤匙里的两滴油。”

  顾此失彼是人们时常遭遇的生活状态,因而幸福常常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可以,请握紧手中的所有;如果能够,请尽情享受生活的赋予。

  帮助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外力作为一种辅助力不可或缺。

  ——吕西蒙

  早在15世纪,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

  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家中年长的俩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学院去学习。

  经过夜间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失败者要到附近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作品的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挣钱。

  在一个星期天做完礼拜后,他们掷了钱币。弟弟阿尔勃雷喜特·迪奥勒赢了,他离家到纽伦堡上学,而艾伯特则下到危险的矿井,以便在今后四年资助他的兄弟。

  阿尔勃雷喜特在学院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铜版画、木刻、油画远远超过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在毕业的时候,他的润笔费已经相当可观。

  当年轻的画家回到他的村子时,全家人在他们的草坪上祝贺他衣锦还乡。吃完饭,阿尔勃雷喜特从桌首荣誉席上起身向他亲爱的兄弟敬酒,因为他多年来的牺牲使阿尔勃雷喜特得以实现自己的志向。

  “现在,艾伯特,我受到祝福的兄弟,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而我应该照顾你。”阿尔勃雷喜特以这句话结束他的祝酒词。

  大家都把期盼的目光转向餐桌的远端,艾伯特坐在那里,泪水从他苍白的脸颊流下,他连连摇着低下去的头,呜咽着再三重复:“不……不……不……”

  最后,艾伯特起身擦干脸上的泪水,低头瞥了瞥长桌前那些他挚爱的面孔,把手举到额前,柔声地说:“不,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了。这对我来说已经太迟了。看……看一看4年来的矿工生活使的手发生了多大变化!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来我的右手被关节炎折磨得甚至不能握住酒杯来回敬你的祝词,更不要说用笔、用画刷在羊皮纸或者画布上画出精致的线条。不,兄弟……对我来讲这太迟了。”

  当你工作取得佳绩时,不要自认为那是一己的功劳,想想当初有谁为你做过什么,那才是明智之举。没有人——永远也不会有人能独自取得成功。

  你在为谁打工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成功的金字塔。

  ——巴斯德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天才的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筹建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他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当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的时候,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齐瓦勃的天才管理艺术及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齐瓦勃担任董事长的第7年,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提出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开始的时候,卡内基没理会。于是摩根放出风声,说如果卡内基拒绝,他就找当时居美国钢铁业第二位的贝斯列赫姆钢铁公司联合。这下卡内基慌了,他知道贝斯列赫姆若与摩根联合,就会对自己公司的发展构成威胁。一天,卡内基递给齐瓦勃一份清单说:“按上面的条件,你去与摩根谈联合的事宜。”齐瓦勃接过来看了看,对摩根和贝斯列赫姆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的他微笑着对卡内基说:“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我想告诉你,按这些条件去谈,摩根肯定乐于接受,但你将损失一大笔钱。看来你对这件事没有我调查得详细。”经过分析,卡内基承认自己过高估计了摩根。卡内基全权委托齐瓦勃与摩根谈判,并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亏,就对齐瓦勃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卡内基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签字吧。”齐瓦勃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摩根的办公室,向他转达了卡内基的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摩根沉吟了半响说:“那我过去好了!”摩根从未屈就到过别人的办公室,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齐瓦勃,所以只好低下自己高傲的头。

  后来,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明确前方的路标是我们驶向正确道路的前提。然而更多的人因为驻足观望路边的景象而迷失方向;只有一直集中精力朝着同一目标前进的人才会最终到达目的地。

  三、友情和谐

  朋友别哭

  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愈是黑暗的角落,愈容易播下善良的种子。

  天气阴沉极了,珍妮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狭窄的街道,脸上写满了痛苦和厌倦。“天呀!”她叹息着说,“这又是一个多么漫长的白天啊!”她满怀希望地向街道的一端望去。

  忽然她把身体向前倾,把她苍白的脸压在玻璃上。一个小男孩从街道的另一端走来,不时地把他的书包摆来摆去。走到窗下的时候,他抬起头,脱下帽子,轻轻鞠了一躬,脸上露出愉快、灿烂的笑容。

  多可爱的一个男孩啊!当男孩走远后,珍妮暗想,他每天上学要经过这里,实在是太好了。他的微笑像阳光一样灿烂。我希望每一个路人都像他一样向上看,并且微笑。

  “妈妈,”乔治·威斯特回家后追着母亲,“我总是在想我跟你说过的那个可怜的小姑娘。她看起来非常疲倦。今天我摘下帽子对她致意了。我希望能为她做点什么。”

  “或许你可以在上学的时候给她带一束花。”威斯特夫人说。

  “明天早晨我就给她带去,”乔治说,“如果我能找到进入那所旧房子的入口的话。”

  第二天早晨,当珍妮百无聊赖地将头斜倚在窗户上,看雨滴一滴滴沿玻璃滑下的时候,她看见乔治手里握着一束花,小心翼翼地沿街道走来。他在她的窗下停住,愉快地微笑着,说道:“我怎样才能找到你的房间?”

  珍妮指了指附近的一个小过道,乔治费了点劲才找到通往暗黑楼梯的路。在珍妮的门前他敲敲门,听到珍妮温柔地说:“请进。”进了门,他说:“我给你带来了一些花,在这样的下雨天你可以看看它们。”

  “是送给我的吗?”珍妮问道,高兴地拍着手。“你真是太好了,”当乔治把花放到她腿上的时候,她接着说,“自从我们搬到城里,我还从没有看到过花呢!”

  “你过去一直住在郊外吗?”乔治问道。

  “是的,”珍妮说,“我们过去住在乡间一所漂亮的房子里,那儿有许多树木、花草,那儿的空气也好极了。”

  “那你们为什么要搬到这里来呢?”“噢,”珍妮轻轻地说,“爸爸去世了,妈妈又病了好久,我们的钱花光了。妈妈不得不卖掉乡间别墅,搬到这里来找工作。”“你每天都得坐在这儿吗?”乔治边问边环顾了一下空空的屋子,望向窗外阴郁的街道。“是的。”珍妮说,“因为我的脚跛了,但如果我能帮妈妈做事的话,我并不在乎。”“这太糟糕了!”乔治叫道。“噢,没那么糟。”珍妮平静地说。

  “嗯,我必须赶去学校了。”乔治说道,他并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他很快就走出了珍妮的视线,但他心里觉得非常开心,因为他已经试着在帮助别人了。他并不知道,他已经把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生活中沉闷的一天变成了一个开心的日子。

  那天晚上,乔治告诉了妈妈珍妮的故事,并恳求说:“妈妈,让爸爸给她们一些钱,这样她们就可以回乡下去了。”

  “不,我们不能这么做。”妈妈说道,“爸爸不能那样做,而且她们也不想他那样做。但是或许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来帮助她们,让她们能生活得更好一点。”

  “明天我要给珍妮带一些葡萄。”乔治边说边翻着手中的地理书。“我会在篮子里再放一些桃子,然后和你一起去。”妈妈这样说着,“但是有一件东西我们应该一直带给她们,有时候这比好吃的东西,甚至比钱更重要。”

  “那是什么,妈妈?——是微笑吗?”乔治抬起头问道。

  “是的,”妈妈说,“如果能在微笑的同时再说些鼓励的话,那就更好了。”

  真正的友情不是施与,物质的东西总会稍纵即逝。有的时候,一个善意、鼓励的微笑远比丰厚的赠予更能激励人心。

  珍惜是福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伏契克

  亨利6世时期,一个名叫特德的流浪汉很想成为一位富翁。

  特德家境贫寒,从小到处流浪,努力寻求如何才能变成富翁的方法。他当过泥瓦匠,卖过服装,当过跑堂的伙计,还用多年积攒的钱贩卖过食盐。然而,几年过去了,他不仅没有变成富翁,反而将积攒的一点钱花得一干二净,他本人也因为屡屡失手而变得心灰意冷,他感叹人生无常、命运不公,觉得辛辛苦苦地干活也是无济于事,到头来还是个沦落街头、衣衫褴褛的流浪汉。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一连三天水米未进的他跌跌撞撞地拐进了一座破教堂。雷电交加,照亮教堂里的一尊神像,他跪在地上,虔诚地向神诉求:“神啊,你大慈大悲,为什么不能指点我一条成为富翁的路呢?”他饿得厉害,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冥冥之中,特德仿佛听见神的声音,神说:“年轻人,世间的万物皆互为因果,因便是果,果即为因,从此以后,凡是你碰到的东西哪怕极为微小,你也要珍惜爱护。世上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为你遇上的人着想,你会有好报的。”

  特德突然惊醒,神的话他却牢牢记在了心上,决心照神的指示去做,重新振作起来。次日清晨,他来到一条小河边洗了洗脸,见水面上浮着一片枯叶,上面一只小蚂蚁正在挣扎。他小心翼翼地捡起那片枯叶,将小蚂蚁放到地上。小蚂蚁迅速地领来了一群蚂蚁,他们排成黑压压的一队,指示特德往西南走去。果然,翻过一个小坡,下面是一片茂密的野果林。特德饱饱地吃了一顿,又摘了几个揣进怀里。他继续赶路,不久碰到一个躺在路边的商人,原来商人迷了路,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特德给了商人两个果子,商人甚是高兴,就送了特德一瓶灯油继续往前走。

  天黑了,特德来到一间黑屋子前。屋里没有灯,只有孩子的哭声,原来这家人的孩子病了,天黑路远请不到医生,特德把灯油倒进油灯中,提着油灯请来了医生治好了孩子的病。

  孩子的父亲十分感激年轻人,送了他一锭金子作为报答。特德用这锭金子买了一个果园,由于他为人厚道,帮助他的人很多。几年以后,特德有了自己的花园,成为远近闻名的富翁。

  学会把握,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是一个成功的理念。即使你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但如果是个懂得珍惜的人,那你仍然是个很富有的人。

  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吕克特

  约翰逊夫人是公司的总机接线员。电话总机设在信件收发室,而斯韦尔是那些邮差中的一员。

  第一天上班,斯韦尔就见到了约翰逊夫人。她正坐在那里编织毛衣。一个同事悄悄对他说:“她是有名的厉害女人,她会盯住我们的一举一动。收发室她说了算。”

  同事没有胡说。一天早上,斯韦尔赶到收发室时已是8点32分了,约翰逊夫人尖刻地说:“你迟到了。”

  “只晚了两分钟。”

  “最好早到两分钟,迟到的人永远别想有出息。”

  只要电话总机没事,她就一边织毛衣,一边监督他们。休息时,她会把咖啡从休息室端到收发室来喝,还会边织边看他们搞什么花样。午休时她也织个不停。

  自从斯韦尔买了双新皮鞋以后,他深信她开始厌恶自己了。

  “好漂亮的皮鞋,”约翰逊夫人说,她放下手中的活儿,“让我看看你的新鞋。”

  正如所料,看完之后,她大声说:“鞋底太平了,这儿的地板不适合穿这种皮鞋,你会摔跟头的。”

  “我会走好的!”斯韦尔大声回敬了她。

  每天他的第一件事,是把经理办公室里的那些暖瓶装满水,并负责将它们送回办公室。穿上新皮鞋之后没几天的一个早上,斯韦尔一不留神滑了一跤,把经理一月前买的那只银质水瓶摔碎了。他吓坏了,慌忙跑回收发室,让同事出个主意。

  “你干的好事!”约翰逊夫人说,“马上直接去见经理,告诉他你干了什么。”

  “我会被解雇的。”斯韦尔喘息着说道。

  “也许会,也许不会。”约翰逊夫人说,“你得正视自己犯的错。”

  斯韦尔穿着那双该死的皮鞋站在经理面前,浑身发抖。经理无语地听着他的诉说,然后伸手接过暖瓶碎片,平静地说:“我是该换个新水瓶了。”

  斯韦尔兴奋起来:约翰逊夫人想坑我,没门。

  此后,斯韦尔的脑子里经常想起这件事。所以,当他听说被选去做银行存取业务的人是自己时,深感意外。

  “我会尽力而为的。”斯韦尔发誓说。

  会计部主任微笑着说:“是约翰逊夫人推荐你的,她认为你有责任心,能干好工作。”

  “约翰逊夫人?这怎么可能?!”他有点吃惊。

  圣诞节到来时,斯韦尔终于对约翰逊夫人的看法全部改观。哈,她给他们每人一件礼物。“打开看看。”她笑着说。里面是一件漂亮的菱形图案手编毛衣,这时斯韦尔和其他的同事才明白,原来她天天都是在为他们织毛衣。他一直以为她跟他们过不去,如今才明白,原来她天天是在为他们织毛衣,而且她只是把他们往正道上引,为了他们好。她是个真正的朋友。斯韦尔流着泪套上毛衣,语无伦次地说着谢谢。圣诞节过后第一天上班,他一大早便来到公司,把一瓶美丽的鲜花摆在约翰逊夫人的总机台板上,他想让约翰逊夫人惊喜一下。这一次,她热泪盈眶了。

  人世间,爱情也许使人怦然心动,但是惟有友谊,真切而又执著。你的生命有多长,回忆就有多长。因为友谊是一生难寻的珍贵财富。

  生命的召唤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记得小时候,当格纳住在加拿大挪瓦斯科塔乡下时,发生过一件事。邻居一位太太去世,鳏夫整日酗酒,根本不管孩子。村中有位寡妇把那家的一个男孩带回自己家。她很贫穷,又没上过学,但却竭尽全力照顾这浑身发抖、性情孤僻的孩子。他好像转眼间变了,个子长高了,性格也开朗了。但是他们和他不熟,谁也不跟他讲话,这使他很自卑。

  有一天,他的养母看见他们在玩耍,而那孩子却躲在一边抽泣,没人理睬。她把他带回屋里,然后对他们大动肝火:“我不准你们这样待他!这孩子也是人。现在的生活会影响他的一生。每次我使他稍微抬起头来,你们又把他压下去。你们不想让他活吗?”

  许多年过去了,格纳一直忘不了这件事。它使格纳第一次领悟到深刻而严肃的人生哲理——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抱怨会使人退缩不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影响,就像阳光与寒霜对田野的影响一样。每个人都随时发出一种呼唤,促使别人荣辱毁誉,生死成败。

  一位作家曾把人生比做蛛网。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对他人的热爱、憎恨或冷漠,就像抖动一个大蜘蛛网。我影响他人,他人又影响他人。巨网振动,辗转波及,不知何处止,何时休。”

  有些人专会鼓吹人生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他们的言行使人放弃、退缩或屈服。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自己受了委屈或遇到不幸;但不论原因如何,他们孤僻冷淡,使梦想幻灭、希望成灰、欢乐失色。他们尖酸刻薄,使礼物失值、成绩无光、信心瓦解,留下来的只是恐惧。

  这种人为数不多,但类似的冷言冷语大家都遇到过。例如,妻子因丈夫身体虚弱,收入微薄,便讥笑他:“你也配做男人。”又如,妻子努力学习烹调,而丈夫的酬答却是“我看你根本不是那块料。”再如,学生写了一篇有才华、有创见的论文,而老师却嫌他书法拙劣,有错别字。

  这种人使人觉得没有办法应付人生,从而灰心丧气,自惭形秽,惊慌失措。但是那些生性爽朗,鼓励别人奋发,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又怎样呢?和这些人在一起,会感到朝气蓬勃,充满信心。

  格纳上小学时,遇到过这样一位好老师。她讲课生动,充满激情。她在课上念他们幼稚的作文时,他们看到她脸上惊喜的表情,听到她愉快的赞叹、会心的微笑或同情的低泣。每当他们的文笔有清新之处,她一定倍加鼓励。她的批评恳切而委婉:“这里还可以加加工”,“那里还可以更深刻些。”

  英国大诗人白朗宁也是这样的人。他使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巴莱特重获新生。伊丽莎白母亲去世很早,留下11个子女。伊丽莎白从小体弱多病,全家都对她特殊照顾,医生也怀疑她身患肺病,使伊丽莎白自己深信不移,整日闷闷不乐,生活毫无乐趣。

  她40岁时,遇到白朗宁。他对她一见倾心。见面一两天后,就给她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他否认她有任何疾病,消除了她的恐惧。他把她带出病室,和她结了婚。她41岁时周游了世界,43岁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她的才华得到了充分施展。她后来写的诗充满了激情。不热爱生活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是的,人的一生非常曲折,甚至艰辛。但前途无穷,富有生机,充满机会。那些有希望的人都不是怨天尤人的人。

  珍惜自己的生命,便也使他人分享了你的活力。有给予,必有报答。人生和爱情一样,不会自己滋长,必须先给予而后才有发展。给予越多,生命便越丰富。

  善的回声

  善良的心永远像远方的皓月一样美丽动人,最为纯洁。

  ——莎士比亚

  1886年12月的一个黄昏,贫穷的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因为付不起房租,被迫冒着刺骨的风雪来到一家廉价的小画铺的门前,几乎是央求着老板开了门,希望能收购下他的一幅刚刚完成的静物画。

  是的,这个年轻的、尚未成名的画家太贫穷了。他一个人流落在异乡,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虽然他每天都要从事14~16个小时的绘画工作,但他的画却一张也卖不出去。他因此而受尽了世人的歧视与冷遇。

  但实际上呢,他连这么一点小小的希求都达不到。

  他在另一封信上诉说道:

  “这几天我过得很不愉快。星期四我的钱已花光了,4天来我靠20杯咖啡加一点点面包为生,面包钱还是欠了人家的。今晚只剩一块面**了……然而创作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像苦力一样画着我的油画……”

  生活是这样的不公平,梵高又是如此的贫困无助!他知道,这个冬天,如果再卖不出去一张画,那么只有被赶出旅店而露宿在风雪街头了……

  还算幸运,小画铺的老板勉强买下了他的一幅静物画,给了他5个法郎。对于梵高来说,这算是最大的恩宠了。他紧紧地攥着这5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

  可是,就在这风雪交加的归途上,他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刚从圣拉萨教堂里走出来。小女孩很美丽,但从她那一双可怜的孤苦无助的眼睛里,梵高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她也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可怜的孩子!”梵高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正在哀求的女孩,喃喃地说道:“没有错,当风雪降临到世界的时候,所有的穷人都是困苦的,可是那些富人是不会懂得这些事的。”

  这样想着的时候,梵高完全忘记了房东此时正守在他的住处,等着他回去交房租呢。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刚拿到手的5个法郎,全部送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楚楚可怜的小女孩。他甚至还觉得自己所给予这个小女孩的帮助太少、太无济于事,于是便满脸惭愧地、逃也似的离开了小女孩,消失在凛冽的风雪之中……

  4年之后,文森特·梵高——这位尝尽了世间的饥饿炎凉和人生的孤独贫困的艺术家,便在苦难中凄惨地辞别了人世。这个可怜的画家,他仅仅活了37岁!

  梵高生前的绘画成就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承认,但他死后,所留下的作品却成了整个世界仰之弥高、光彩夺目的珍品。

  更没有人会想到,1886年冬天的那个黄昏,他那幅仅仅卖了5个法郎的静物画,若干年后,在巴黎的一家拍卖行的第九号画廊里,有人出价数千法郎买下了它!

  善是心灵的美德,它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不同的时代里,人们需要的总是同一种善良。因为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始终如一。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化敌为友

  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

  从前,苏伯比亚小镇有两个叫乔治和吉姆的邻居,但他们确实不是什么好邻居。虽然谁也记不清到底是为什么,但就是彼此不睦。他们只知道不喜欢对方,这个原因就足够了。

  所以他们时有口角发生。尽管夏天在后院开除草机除草时车轮常常碰在一起,但多数情况下双方连招呼也不打。

  后来,夏天晚些时候,乔治和妻子外出两周去度假。开始吉姆和妻子并未注意到他们走了。也是,他们注意干什么?除了口角之外,他们相互间很少说话。

  但是一天傍晚,吉姆在自家院子除过草后,注意到乔治家的草已很高了。自家草坪刚刚除过看上去特别显眼。

  对开车过往的人来说,乔治和妻子很显然是不在家,而且已离开很久了。吉姆想这等于公开邀请夜盗入户,而后一个想法像闪电一样攫住了他。

  “我又一次看看那高高的草坪,心里真不愿去帮我不喜欢的人。”吉姆想。

  不管他多想从脑子里抹去这种想法,但去帮忙的想法却挥之不去。第二天早晨,他就把那块长疯了的草坪除好了。

  几天之后,乔治和多拉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回来了。他们回来不久,吉姆就看见乔治在街上走来走去。他在整个街区每所房子前都停留过。

  最后,乔治敲了吉姆的门。吉姆开门时,乔治站在那儿正盯着吉姆,脸上露出奇怪和不解的表情。”

  过了很久,他才说话:“吉姆,你帮我除草了?”这是他很久以来第一次叫他吉姆。“我问了所有的人,他们都没除。杰克说是你干的,是真的吗?是你除的吗?”他的语气几乎是在责备。

  “是的,乔治,是我除的。”

  乔治犹豫了片刻,像是在考虑要说什么。最后他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嚷着说了声谢谢之后,急转身马上走开了。

  乔治和吉姆之间就这样打破了沉默。他们还没发展到在一起打高尔夫球或保龄球的亲密程度,他们的妻子也没有为了互相借点糖或是闲聊而频繁地走动。但他们的关系却在改善。至少除草机开过的时候他们相互间有了笑容,有时甚至说一声“你好”。先前他们后院的战场现在变成了非军事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分享同一杯咖啡呢?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当我们要责怪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检讨自己,搞清真相,即使责任在对方,我们也可以采取更宽容些的态度,率先迈出化敌为友的一步。

  患难之交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嘴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办一切办得到的事。

  ——别林斯基

  乘救护飞机从菲律宾起飞的航程真是累得人精疲力竭。柯林斯他们先是在日本、然后在阿拉斯加、再在伊利诺伊等各空军基地停留,直至最后降落在首都华盛顿。

  柯林斯从华盛顿给住在纽约白原的亲属打了电话。他知道,明天他就要被送往新泽西州的迪克斯堡,然后,于1967年的7月4日的周末再被送到费城郊外的溪谷福治总医院。

  就在柯林斯挂断电话之前,他对母亲说:“妈妈,你最好给迪基打个电话。”他会给柯林斯的朋友传话,告诉他们柯林斯已经从越南回国,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会负起责任的。俩人是在幼年童子军相识的,大概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从那以后他们就总是顶牛。他至今还说,那是六年级的事。第二天,柯林斯母亲和两个姐妹到迪克斯堡医院来探望他,这是他们六个月以来第一次见面。柯林斯的样子惨不忍睹:体重只剩下102磅,幸存下来的那条腿上也有许多大伤口,双眼深陷进眼窝里,全身插满了管子。总之,柯林斯再也不是他们第二次去越南前所见到的那个身高6.2英尺、体重180磅、头戴绿色贝雷的柯林斯了。

  在柯林斯的家人离开之后,他的房间挤满了迪克·埃利希以及由他集拢来的几位朋友。即使柯林斯当时的外貌使他感到震惊,他也没有流露出来。一年后他告诉柯林斯:“你当时看上去就像是被单上的一条卷纹,真是太瘦小了。”柯林斯所能记住的,只是当他腋下夹着装有六个瓶装食品的纸匣大步流星跨过门口时,柯林斯的泪水禁不住直往下淌。当他们准备离去时,柯林斯的一位朋友牛蒂说:“你得准备好过劳动节,我们要把你带到长岛的家里。”对于柯林斯来说那是很遥远的事,当时他只希望能把他的疼痛止住。

  在以后的两个月里,只要有可能,迪克就从很远的地方来医院看望柯林斯,这段路程要花掉他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其他朋友也常来。他每个星期都给柯林斯打电话。他想象不到,在柯林斯的家人和熟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之后,伏在他的肩膀上哭泣对柯林斯来说意味着什么。只要他在那里,那就意味着比什么都重要。劳动节到来时,柯林斯的朋友们按原定计划要柯林斯和他们一起去度周末。柯林斯吓坏了,他必须要离开医院这个安全地带了。于是柯林斯开始编造各种借口,但是他们来了,非要把他带走。

  周末过得很愉快,看来生活还不是完全糟糕。柯林斯甚至鼓起勇气叫迪克替他把腿部残肢上的敷料换掉。他并没有畏缩。柯林斯怀疑,如果换了他自己,他是否也能为他这样做。

  迪克开车把柯林斯送回医院。劳动节那天在路上颠簸了四个小时之后,他把车停在医院附近的一家饭店前。柯林斯态度强硬起来,迪克假装没有注意到他的偏执,只是说:“想吃点什么吗?我饿坏了,开车回家还有好长一段路呢。”

  “我不饿,”柯林斯答道,“我在车里等你好了。”

  他把手放在柯林斯的肩膀上,双眼直视着柯林斯的眼睛。“瞧,尽管我痛恨那场战争,但你还是我的朋友,我为你感到骄傲。好了,让我们试试吧。你单脚跳着坐到轮椅里,我把你推到餐厅的座位前,你再从轮椅里跳出来,坐下,然后我们就吃东西,好吗?如果这令你感到难受,我们离开就是了。我答应你,我向你保证,事情不会弄到你想象中那样糟的,不会完全是那样的。”

  事实的确像他所说的那样,情况真的不是那么糟糕。这对柯林斯来说无疑是又一次炮火的洗礼,是第一次跳伞,第一次交火,柯林斯没有被生活淘汰。

  第二年夏天,柯林斯依旧在医院里进行治疗,但他却在海滩度过了另一个周末。那时柯林斯已经重新装上了一只假臂和一条木腿。柯林斯努力地通过了到达沙滩的路。

  迪克还记得,在他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时,柯林斯是多么喜爱作冲浪运动,所以他问柯林斯:“想冲浪吗?”

  “不,我想,看看书就行了。”

  “冲浪会令你心烦吗?”他问道。

  “那么,看来我们最好还是冲浪了。”

  柯林斯拿掉他的假臂和假腿,扶着他的肩膀,然后单脚跳进浪涛中。柯林斯一往无前。

  就在那一年柯林斯迁到加利福尼亚读大学,然后又进了法学院。在后来的几年中,每当有什么事令他“心烦”时,他都像那次冲浪一样,决不退缩。他学会了滑雪,还学会了跳降落伞,并用了三个夏季环游世界。

  从1979年至1981年,柯林斯经管加州自然资源保护队,那是为18到23岁的青年人作出的工作安排。在“基础训练”结束时,柯林斯总是问那些队员,他们是否看过《猎鹿人》,那些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全部认为,那是一部与越南有关的电影。而柯林斯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不对,那是一部关于友谊的电影,是一部描述那些毫不犹豫地为你做一切事情的人的电影。”

  37年前柯林斯遇上了他的猎鹿人。

  谢谢了,迪基。

  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当你落难时,第一个向你伸出缓助之手的就是朋友;当你成功时,在人群中默默为你祝福的人就是朋友;当你失意时,一直鼓励你不要放弃努力的人就是朋友;当你孤单时,你最想见到的那个人就是朋友……朋友是真心,朋友是金钱买不来的。

  
【作者提示】点此追书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下一章

背景色
直播间
下载APP整本图书免费读 海量图书任你选,快来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