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田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荆轲。
燕国太子名丹,从小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首都邯郸。
中国的战国时代,弱小的国家会将太子送到大国当人质,以保证绝无谋反之心。
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还是太子时,也曾被送往赵国当人质。[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后改名子楚,早年被送往赵国当质子时,尚不是太子;在邯郸期间,由于吕不韦和华阳夫人的运作,得以被父亲安国君立嗣。]邯郸商人吕不韦在这位名为异人的公子身上看到有巨大的利益可图,就无微不至地照料他。对于吕不韦而言,这一投机之举就像在赛马场买彩票时给一匹黑马下注一样。
某日,公子异人(或许当时已更名为子楚)遇见吕不韦的爱妾,被她的美貌迷住,恳请吕不韦将她让给自己;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吕不韦主动献上的——总之,公子得偿所愿。之后,这位爱妾生下儿子,取名为“政”,即为后来的秦始皇。其实,她在被送给后来的秦庄襄王之前,就已经有身孕了。所以,秦始皇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不能算是秦国王族血统的继承人。[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史学界向来有争议。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秦始皇的生父应为秦庄襄王;而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记载,秦始皇的生父当为吕不韦。本书中,作者采用后者的观点。]
秦始皇就是这样诞生于赵国首都的,其身份原本是人质之子。而燕国太子丹也在同一时期被送往赵国当人质。因年纪、境遇相似,这两个孩子在当时颇为要好。
数年后,秦庄襄王驾崩,年仅十三岁的政当上了秦王。
当时,日渐强盛的秦国按战国时期的惯例,让燕国送人质过来。燕国考虑到太子丹是秦王的儿时好友,就送他前往秦国当人质。然而,秦王却对这位儿时好友极其冷淡。
太子丹不由心生怨恨:这家伙,自己明明也当过人质,却对其他人质没有丝毫同情心,反而如此冷酷无情,尤其是对我这个老友……太子丹越想越气,内心积怨与日俱增。
身为饱尝辛酸的人质,通常会养成两种性格:一种是变得老练圆滑,另一种是变得爱记仇。当然,这两种性格合而为一者也并不少见,例如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2~1616年):日本德川幕府第一任将军,江户时代的开创者。]。而燕国太子丹可算是后一种的典型。
后来,太子丹终于逃出秦国,回到燕国。从那以后,他的心中就只有一个誓愿:向秦王政复仇。
当时,秦国势力如日中天,大有吞并天下之势;而燕国则恰恰相反,日渐衰微。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按常理来说,太子丹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战国末期,秦国连年出兵伐齐、楚、三晋(魏、赵、韩三国),蚕食各诸侯国领土,不断逼近燕国边境。燕国君臣无不战战兢兢,唯恐大祸将至。
燕国朝臣多是议和派、妥协派;而太子丹则属于最激进的主战派,他对秦王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地想要报一箭之仇。但秦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若与之正面对抗的话,燕国只能自取灭亡。
侍卫长鞠武虽然时常在旁相劝,但长期侍奉太子丹左右,自然明白太子对秦王的深仇大恨,并愿意尽己之力助太子复仇。当然,复仇之路极其凶险,这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秦国有个名叫樊於期的将军,因触怒了秦王而逃到燕国。太子丹将其收留于自己宫殿里,就当是向秦王出了口恶气。然而,这一举动十分危险:倘若不尽快把樊将军驱逐到匈奴去,残暴的秦王就会以此为借口派大军攻打燕国。窝藏樊将军之举无异于投肉引虎——这一论调在燕国朝臣中占了上风。
但太子丹对此深感遗憾:“樊将军已无容身之地,所以才来投奔于我。我怎能因慑于强秦之威就见死不救,把这位可怜的友人驱逐到匈奴去呢?只要我还活着,就绝不应允!若各位决意赶走樊将军,就先把我杀了再说!”太子丹歇斯底里地表示反对。
见太子丹如此意气用事,燕王以及群臣都无可奈何。
鞠武提议,若要向秦国复仇,燕国只有唯一的策略——西边与三晋结盟,南边联合齐、楚,北边与匈奴单于议和,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当然,这也是个平庸至极的策略。
太子丹听后,面露不满地指出:“旷日持久,徒费时间而已。”这一策略过于烦琐,而秦国的日益强盛让他深感焦虑,所以希望能找到速战速决、立竿见影的计策。太子丹说道:“我只恨秦王一人,而非秦国。所以,起死回生之法唯有祭出奇招——行刺。”
鞠武无奈地回答说:“这种奇招不是寻常人所能胜任的。我看满朝文武百官,无人能当此大任。不过,我倒知道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身为处士,沉着勇敢,足智多谋。若要谋大事,除了此人之外,恐再无第二人!”
“那就让我和田光先生见一面吧!”太子丹说道。
以上就是鞠武登门拜访田光,并带他前往宫中与太子丹会面的来龙去脉。
田光说到这里,打住话头。
荆轲问道:“那么,先生是如何作答的呢?”
其实,聪明的荆轲早就猜出了田光的来意:一定是让自己替他前往行刺,或者是让自己作为助手同行。
田光深吸了一口气,答道:“我对太子说,请看看我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胡子……”
却说田光来到太子宫殿时,太子丹特意出来迎接,以“却行”之礼为其带路。所谓“却行”,就是倒退着行走。为贵客带路时,不可将臀部向着对方,只得采取如此别扭的走法,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不仅如此,太子丹还跪着为田光拂去座席上的灰尘。
田光本是侠义之士,既然身受如此优厚的礼遇,那自然要舍命回报太子。然而,他已经上了年纪了。
田光说道:“骐骥名马年轻时,一日能驰千里;但它衰老之后,连驽马都不如。太子恐怕只听说过我年轻时的事,却不知道我如今已经精力衰竭了吧。我已垂垂老矣,无力再为国事而操劳。所以,我想向太子推荐另一位人选。”
他说出了荆轲的名字。
“果然……”其实荆轲早有所料。
田光目不转睛地盯着荆轲的双眼,询问道:“我已向太子推荐了你。你可愿意为我前往太子宫殿?”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叮嘱。
“当然愿意。”荆轲立刻回答道。
“对了,”田光的嘴角露出微笑,一边倒退着行走,一边说道,“我临行告辞时,太子也是以此‘却行’之礼将我送到门外,并对我说:‘今日你我所说的话都关乎国家大事,请勿外传。’……哎呀,万一有人怀疑我田光泄露机密的话,岂不是有损我侠义之名声?……荆卿啊,现在就请你去一趟太子的宫殿,告诉太子:田光已经不可能泄露机密了,因为……”
“啊!”荆轲失声惊呼。
只见田光退到门边,突然拔出手中拄着的剑,往喉头上一抹,割下自己的头颅。
荆轲的脑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此刻,如果像辛朔那样身怀绝招,就能发射木钉击中田光的右手,阻止他的行动了……
一道血柱猛地喷射出来,染红了白木门板……
田光彻底地守住了秘密。
燕国太子名丹,从小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首都邯郸。
中国的战国时代,弱小的国家会将太子送到大国当人质,以保证绝无谋反之心。
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还是太子时,也曾被送往赵国当人质。[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后改名子楚,早年被送往赵国当质子时,尚不是太子;在邯郸期间,由于吕不韦和华阳夫人的运作,得以被父亲安国君立嗣。]邯郸商人吕不韦在这位名为异人的公子身上看到有巨大的利益可图,就无微不至地照料他。对于吕不韦而言,这一投机之举就像在赛马场买彩票时给一匹黑马下注一样。
某日,公子异人(或许当时已更名为子楚)遇见吕不韦的爱妾,被她的美貌迷住,恳请吕不韦将她让给自己;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吕不韦主动献上的——总之,公子得偿所愿。之后,这位爱妾生下儿子,取名为“政”,即为后来的秦始皇。其实,她在被送给后来的秦庄襄王之前,就已经有身孕了。所以,秦始皇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不能算是秦国王族血统的继承人。[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史学界向来有争议。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秦始皇的生父应为秦庄襄王;而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记载,秦始皇的生父当为吕不韦。本书中,作者采用后者的观点。]
秦始皇就是这样诞生于赵国首都的,其身份原本是人质之子。而燕国太子丹也在同一时期被送往赵国当人质。因年纪、境遇相似,这两个孩子在当时颇为要好。
数年后,秦庄襄王驾崩,年仅十三岁的政当上了秦王。
当时,日渐强盛的秦国按战国时期的惯例,让燕国送人质过来。燕国考虑到太子丹是秦王的儿时好友,就送他前往秦国当人质。然而,秦王却对这位儿时好友极其冷淡。
太子丹不由心生怨恨:这家伙,自己明明也当过人质,却对其他人质没有丝毫同情心,反而如此冷酷无情,尤其是对我这个老友……太子丹越想越气,内心积怨与日俱增。
身为饱尝辛酸的人质,通常会养成两种性格:一种是变得老练圆滑,另一种是变得爱记仇。当然,这两种性格合而为一者也并不少见,例如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2~1616年):日本德川幕府第一任将军,江户时代的开创者。]。而燕国太子丹可算是后一种的典型。
后来,太子丹终于逃出秦国,回到燕国。从那以后,他的心中就只有一个誓愿:向秦王政复仇。
当时,秦国势力如日中天,大有吞并天下之势;而燕国则恰恰相反,日渐衰微。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按常理来说,太子丹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战国末期,秦国连年出兵伐齐、楚、三晋(魏、赵、韩三国),蚕食各诸侯国领土,不断逼近燕国边境。燕国君臣无不战战兢兢,唯恐大祸将至。
燕国朝臣多是议和派、妥协派;而太子丹则属于最激进的主战派,他对秦王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地想要报一箭之仇。但秦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若与之正面对抗的话,燕国只能自取灭亡。
侍卫长鞠武虽然时常在旁相劝,但长期侍奉太子丹左右,自然明白太子对秦王的深仇大恨,并愿意尽己之力助太子复仇。当然,复仇之路极其凶险,这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秦国有个名叫樊於期的将军,因触怒了秦王而逃到燕国。太子丹将其收留于自己宫殿里,就当是向秦王出了口恶气。然而,这一举动十分危险:倘若不尽快把樊将军驱逐到匈奴去,残暴的秦王就会以此为借口派大军攻打燕国。窝藏樊将军之举无异于投肉引虎——这一论调在燕国朝臣中占了上风。
但太子丹对此深感遗憾:“樊将军已无容身之地,所以才来投奔于我。我怎能因慑于强秦之威就见死不救,把这位可怜的友人驱逐到匈奴去呢?只要我还活着,就绝不应允!若各位决意赶走樊将军,就先把我杀了再说!”太子丹歇斯底里地表示反对。
见太子丹如此意气用事,燕王以及群臣都无可奈何。
鞠武提议,若要向秦国复仇,燕国只有唯一的策略——西边与三晋结盟,南边联合齐、楚,北边与匈奴单于议和,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当然,这也是个平庸至极的策略。
太子丹听后,面露不满地指出:“旷日持久,徒费时间而已。”这一策略过于烦琐,而秦国的日益强盛让他深感焦虑,所以希望能找到速战速决、立竿见影的计策。太子丹说道:“我只恨秦王一人,而非秦国。所以,起死回生之法唯有祭出奇招——行刺。”
鞠武无奈地回答说:“这种奇招不是寻常人所能胜任的。我看满朝文武百官,无人能当此大任。不过,我倒知道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身为处士,沉着勇敢,足智多谋。若要谋大事,除了此人之外,恐再无第二人!”
“那就让我和田光先生见一面吧!”太子丹说道。
以上就是鞠武登门拜访田光,并带他前往宫中与太子丹会面的来龙去脉。
田光说到这里,打住话头。
荆轲问道:“那么,先生是如何作答的呢?”
其实,聪明的荆轲早就猜出了田光的来意:一定是让自己替他前往行刺,或者是让自己作为助手同行。
田光深吸了一口气,答道:“我对太子说,请看看我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胡子……”
却说田光来到太子宫殿时,太子丹特意出来迎接,以“却行”之礼为其带路。所谓“却行”,就是倒退着行走。为贵客带路时,不可将臀部向着对方,只得采取如此别扭的走法,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不仅如此,太子丹还跪着为田光拂去座席上的灰尘。
田光本是侠义之士,既然身受如此优厚的礼遇,那自然要舍命回报太子。然而,他已经上了年纪了。
田光说道:“骐骥名马年轻时,一日能驰千里;但它衰老之后,连驽马都不如。太子恐怕只听说过我年轻时的事,却不知道我如今已经精力衰竭了吧。我已垂垂老矣,无力再为国事而操劳。所以,我想向太子推荐另一位人选。”
他说出了荆轲的名字。
“果然……”其实荆轲早有所料。
田光目不转睛地盯着荆轲的双眼,询问道:“我已向太子推荐了你。你可愿意为我前往太子宫殿?”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叮嘱。
“当然愿意。”荆轲立刻回答道。
“对了,”田光的嘴角露出微笑,一边倒退着行走,一边说道,“我临行告辞时,太子也是以此‘却行’之礼将我送到门外,并对我说:‘今日你我所说的话都关乎国家大事,请勿外传。’……哎呀,万一有人怀疑我田光泄露机密的话,岂不是有损我侠义之名声?……荆卿啊,现在就请你去一趟太子的宫殿,告诉太子:田光已经不可能泄露机密了,因为……”
“啊!”荆轲失声惊呼。
只见田光退到门边,突然拔出手中拄着的剑,往喉头上一抹,割下自己的头颅。
荆轲的脑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此刻,如果像辛朔那样身怀绝招,就能发射木钉击中田光的右手,阻止他的行动了……
一道血柱猛地喷射出来,染红了白木门板……
田光彻底地守住了秘密。
背景色